支教经历的启发,我开发上架了两款iOS app
一年多的支教经历,给了我很多关于教育的启发,也让我萌生了开发教育工具的想法。\n \n最初来到大凉山时,我并没有打算支教,只是想做些公益,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后来,我遇见了许多有爱心的支教老师和可爱的孩子们。这时,我只是作为志愿者,帮忙打杂,偶尔代课。学期结束时,我决定尝试带一个班,成为了一名支教老师。\n \n对教育的思考与启发\n一次单元测试前,我要求学生画直线必须用尺子。几个孩子说没有尺子,我说上周不是每人发了一套吗?他们说弄丢了。那一刻我意识到——免费得到的东西,孩子们并不珍惜。\n \n还有几个调皮的男生,总是不交作业、不参加早读、不打扫卫生。批评和惩罚都不起作用,他们似乎早已“免疫”。我开始思考:该怎样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主动性?\n \n于是,我尝试建立班级积分制度。我在黑板上贴了一张积分表,设立加分和扣分规则:不交作业,早读、打扫、午休缺席扣分;积极发言加分;我为每个学生设定了目标,考试达标加分。积分可以兑换文具、玩具,甚至零食。很多奖品来自朋友们的捐赠。\n \n很快,孩子们发现积分很有价值。特别是那几个调皮的男生,看到同学用积分换到了玩具和零食,也开始交作业、参加早读、按时午休,他们开始在乎自己的积分。班级纪律和成绩都明显提升,而他们通过积分兑换到的文具,也变得更加珍惜——因为这是靠自己努力“赚”来的。\n \n这让我坚信:教育的过程是复杂的,但积分制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方式。\n \n从教育启发到应用开发\n受此启发,我决定开发一个工具。我没有任何编程背景,也没学过写代码。但这个时代有了 AI。借助 AI ,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第一个应用——「团团转」,一个班级积分管理工具。在加减分、兑换等核心功能的基础上,我还加入了抽奖道具和 AI 分析,让积分制度更有趣、更实用。\n \n后来,有用户建议我做一个家长版的「团团转」。这让我意识到:积分制度不仅适用于课堂,在家庭教育中同样能发挥作用。于是,我又开发了家庭积分管理应用——「转团团」。\n \n现在,这两个应用都已经上线 App Store 了,很开心,分享下。虽然它们只是简单的小工具,我也没想过这两个东西给我带来多少商业价值,但我希望它们能给教育带来一些便利和启发。\n \n在人工智能爆发的今天,开发不再是高不可攀的技能。即便没有编程基础,也能借助 AI 做出属于自己的产品。而当看到自己的想法真正落地,并能帮助到别人,那种成就感真的是太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