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脚本?我维护到崩溃了”
刚入职时leader画了个大饼:“咱们新项目全自动化测试,你们再也不用手动点点点了!” 结果三个月后,我盯着满屏报错的Python脚本崩溃挠头——修脚本的时间够我手动测三遍了。\n \n当“自动化”变成“自动崩溃” 第一次跑回归测试就翻车了。手游版本更新后,我们精心编写的自动化脚本集体罢工:角色移动检测失效,因为策划把跳跃键从X改成了Y;战斗伤害计算全错,数值组偷偷调整了暴击公式。更绝望的是,这些脚本是前同事写的,注释比摩斯密码还难懂。\n \n和脚本互相折磨的日子 我们硬着头皮拆分出三大救命步骤: 1. 先保核心:只给登录/支付/存档这种致命功能写自动化,其他依然手动测。用JIRA统计发现,反而省了30%时间 2. 注释比代码重要:每个函数开头强制写三行注释:①测什么 ②关联需求文档编号 ③最后修改人。用Git历史追责后,乱改代码的情况少了一半 3. 每周脚本体检:周五下午固定两小时,全员一起看报错日志。有次发现有个按钮点击检测失败,竟是美术改了UI透明度导致元素定位失效\n \n血泪换来的觉悟 现在带新人时我常说:“自动化不是魔法棒,是瑞士军刀——用对场景才锋利。” 这些经验帮我躲过了很多坑: 别追求100%自动化,能覆盖20%高频重复用例就是胜利 脚本维护成本一定要计入排期,否则肯定加班 定期给策划/美术做“测试科普”,他们的小改动可能是脚本的核爆\n \n给想入坑的实用建议 1. 从“半自动”开始:用按键精灵录制重复操作,比直接写代码更稳 2. 偷师程序员:学会用Charles抓包,定位问题快10倍(我靠这招转成了测试开发) 3. 建立“死亡笔记”:把容易导致脚本崩溃的改动类型列成清单,比如UI层级调整/协议字段变更\n \n最近一次版本更新,我们的自动化脚本终于第一次完整跑通了。看着绿油油的测试报告,突然觉得之前摔的跟头都值了——可能这就是测试员的奇怪成就感吧。\n \n#游戏测试 #黑盒测试 #自动化测试 #JIRA使用 #缺陷管理 #兼容性测试 #职场干货 #技能提升 #测试开发 #游戏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