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以后,我发现了陪伴疗愈类App的巨大市场
说句真心话,自从出国以后,我才真正理解“孤独”两个字。\n哪怕你白天跟同事、客户开着 Zoom,晚上刷着视频打发时间,心里那种“被理解的缺失感”,是实实在在的。\n💬 所以我越来越关注一个方向:陪伴疗愈类App。\n不是心理治疗那么重,而是一种轻度陪伴——有人听你说话,有人帮你稳定情绪,有人给你发一句“你已经很棒了”。\n我后来才知道,我不是唯一这样的人\n🔍三个我观察到的现象:\n1️⃣ 我自己感同身受,随时会 emo\n一个人在国外,文化差异、社交压力、节奏加速,你没办法跟国内的朋友解释你焦虑的来源。情绪堆着堆着,很容易崩。\n2️⃣ 现在人普遍焦虑,但没人“陪”\n不论在哪个国家,大家都在对抗内耗:KPI、成长焦虑、人际关系、亲密关系……疗愈需求,是全球性的刚需。\n3️⃣ 美国这类 App 已经在爆发期了\n而我们在中国做技术做产品的团队,其实是完全有能力“降维打击”的。\n📊三个真实融资案例:\n📌Replika(美国)\n定位:AI 聊天陪伴机器人\n融资:超 1100 万美元\n亮点:用户可以定制 AI 伴侣形象,24小时在线陪聊,处理孤独、焦虑和情绪。\n📌Cocoon(美国)\n定位:亲密社交+家庭陪伴空间\n融资:超 900 万美元\n亮点:为亲密关系而设计的小圈子社交空间,非典型社交产品,强调温柔与安全感。\n📌Mindful Mamas(美国)\n定位:专为妈妈设计的冥想与陪伴 App\n融资:数百万美元种子轮\n亮点:结合情绪追踪、冥想音频、社区陪伴,为年轻妈妈提供缓解情绪压力的解决方案。\n🧠看到这些案例我在想:\n其实中国的产品能力+AI能力+视觉设计力,远远超出这些项目。但我们缺的,是对海外用户情绪的真正理解。\n🌿你有没有这种时刻?\n夜深人静,想说一句话,但不知道该对谁说;\n或是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时,只想有人听你哭一会儿。\n如果你也有,我想告诉你,这个方向,是值得被认真做出来的。#伦敦#纽约#硅谷创业#荷兰#Ai#App开发#flutter#软件外包#软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