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设计|C端社交APP「搭友记」
这是我在 2024 年主导设计的一款 C 端社交类 App ——「搭友记」,它是一个基于兴趣的轻组局产品,面向年轻用户,目标是降低同城组队门槛,让“找搭子”这件事变得更轻更快。\n \n💡为什么做这个产品?\n在一个“熟人聊天聊到疲乏,陌生人社交又显得费力”的时代,我们想了一个更简单、也更自然的方式——通过“共同兴趣 + 同城活动”,让用户快速找到当下合适的“临时搭子”。不需要加好友,不需要尬聊,只是刚好有人,也想做同一件事。\n \n🧩 功能结构拆解\n•首页 + 快捷发起 → 构建“从内容到行动”的闭环\n•排行榜 + 小组机制 → 激发荣誉感和持续参与意愿\n•卡片筛选 + 社区浏览 → 从人设社交转向兴趣驱动的低压参与路径\n我们希望用户不再陷入“认识谁”,而是自然走向“想做什么”和“跟谁一起”。\n \n🎨 视觉方向与品牌设定\n•视觉风格选择了轻盈通透的青绿色(#42E2D8)作为品牌主色,搭配橙 / 粉 / 紫等活跃辅助色,营造出温和、松弛又有节奏感的社交氛围。页面结构采用轻量卡片设计,降低信息压迫,保留情绪留白。\n• IP角色「懒搭搭」是一只亲切的小树懒,我们希望借由它传达:社交可以“慢一点”,但更有方向感。不是为了效率而社交,而是在兴趣驱动下找到值得连接的人。树懒的形象,也隐喻着“就算是 i 人,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搭子。”——慢慢来,没关系。\n \n🔭设计视角|“关系”是怎么被激活的?\n这个项目里,我反复思考的是:\n社交产品真正的“启动机制”到底是什么🤔\n \n📝我的答案是:不是熟悉,也不是算法,而是“方向感”——兴趣提供方向,场景提供机会,设计提供空间。所以我们将“兴趣偏好 + 场景入口”作为主要路径,在交互策略上弱化强制流程,用更轻的触发机制,鼓励主动选择而非被动卷入。\n \n“你想连接的时候,刚好有人也在找你。”——这,才是搭友记真正想做到的事。\n \n社交不是任务,找到同频的人本来就该是件开心的事呀~ 希望每个想组队的小伙伴,都能慢慢找到属于自己的搭子🦥🌿\n \n#APP设计 #UI #UX #UI设计 #C端 #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 #手机端界面 #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