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拍不出来这样的电影”
我每分享一部好看的电影,评论区必会出现一个带着问句的“结论”:“为什么我们拍不出来这样的电影”。\n我私心为了确保自己的选材能继续有共情、有流量,就会开始分析和总结:大家说的“这样的电影”是什么电影?我们真的没有吗?\n首先“这样的电影”,往往说的用平实的摄影手法,将视线落在我们、及身边每一个普通人的人生处境和经历,表达出内心脆弱、孤独、温暖、坚韧…的故事。\n \n不知道你们看了2025年的vivo × FIRST超短片单元没有?\n \n在超短片单元的片单里,我就看到了具备“这样的电影”核心的作品——《我取消我自己》和《最贵的面条》\n这些独立电影和院线电影不同,导演们的表达边界不会被商业价值局限,所以能讲“不赚钱”的故事,也刚好就是我期待看到的内容。\n \n《我取消我自己》聚焦的是都市中女(45岁)面临着身体和社会双重困境——即身体反应到了月经不来、头发变白…开始更年期,社会属性被认为不再拥有任何竞争力。\n一切都在指向她“被取消”,慢慢地隐形、直至消失。这种感觉,其实就像一直笼罩在我们头顶的“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事”,如果你没做到,你就会“被取消”的紧迫和被动,但短片为我们探讨了另一种可能是:我取消我自己——从被动到主动,反抗与挣扎,勇敢做自己。\n \n另一部《最贵的面条》,讲述的是一家面店的一家三口,都默许了一个男孩用手绘“假钞”在自家买了9年面。短片一句台词都没有,所以既考验演员的微表情,又要看镜头语言能不能足够“有趣”,其实光画面设定就很有意思了——“发白”的面店很严肃、冷漠,颜色“黝黑”的小孩是另一个对比极端。\n反正我是一脸微笑看完,心里暖暖的,但看到最后的“此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又好想哭,永远都会被真诚善良的故事打动。\n \n而且这两部短片分别是用手机vivo X200 Ultra和vivo X200 Pro拍的,这次vivo X FIRST超短片单元竞赛收到了603部作品,其中过半都是用手机拍摄,30岁以下的创作者占比76%。\n这一系列数据让我看到了,vivo和FIRST共同成立的超短片单元让很多人有了创作的想法,成功鼓励了更多人参与创作,也把“每个人都是创作者”的观念注入到了我们的概念里。\n \n而在这种创作不再需要“预备——开机”的仪式,拿起手机就可以拍的环境里,我们想看的、需要的“这样的电影”就会越来越多。\n \n#vivo #FIRST青年电影展 #拍出生活电影感 #vivoX200系列 #FIRST超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