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实习干过的dirty work——咨询篇
说是咨询但应该也不太算咨询,两段正式实习都恰好对接政府业务,独立或合作写过很多报告。第一段是四大的政府咨询线,同个团队的伙伴都有研究院实习或工作背景,不过平时聊天主要话题竟是转行。。。我在的时候团队业务确实不多,毕竟当时很多政府都有减少和四大合作的趋势,和政府合作的项目还要反复讲价(没记错的话20w价位)。团队实习生vip挺多的,因为后续有vip插队只实习了两个月,不过离开之后这家又出了社会新闻,现在估计团队比较危险了。\n很多报告是交付给政府,所以对公文格式要求以及报告表达措辞要求很严,因为接触到的都是政策以及政府某个规划项目相关,锻炼了不少写作以及说鬼话的能力。工作如今最清晰的记忆就是离开了还没做完的e-learning以及没有工位只能天天在餐厅办公。。。\n之后也在一家传媒公司做政府咨询的业务——也就是完成两个项目并分别提交报告,比较完整地接触了整个流程——从前期发函征求企业意见,到报告结构建立以及书写、线下参访以及与政府沟通意见等等。不过写报告的过程中也没怎么过脑子,加之研究的文创行业比较熟悉,纯机械填充内容\n除了实习之外还报名过两期ABC公益咨询的项目,第一期只到了线下训练营的环节,两天里还是学到了蛮多的,了解到了公益咨询的价值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架构,还用一周多的时间上手完成了个小项目。后面一年又报名了捐赠圈项目,并且作为PC完整参与了从启动会、初筛会到路演的整个流程。两期遇到的人都是非常厉害且在项目执行中很有责任心和想法的人(不安\n最近面试有被问到过往咨询与调研经历更多是偏向B端,如何看待B端与C端之间差异以及如何适应。我更喜欢面向市场与用户的咨询研究(个人兴趣 平时也会看一些快消/游戏行业的前沿公众号和市场分析报告)。虽然解决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但都要建立框架思维(虽然我的实习过程中都是根据前辈搭建好的框架或者这个方向固定的写作结构往里填充内容)、研究方法、内容产出到能力适配都是可以迁移过去的。除此之外,咨询也能锻炼快速学习和适应上手陌生项目的能力,以及团队之间的协作与推进\nPS.面试还被问到过AI对咨询行业的影响,个人感觉替代性很强(毕竟咨询行业明显的二八效应以及吃信息红利),但面试时还是要老老实实回答有利有弊,其不是颠覆咨询行业,而是重构其工作方式与价值逻辑,懂利用 AI 赋能、坚守专业深度与创新服务的咨询主体,实现 “AI 提效 + 人工增值” 的协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