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杂感(原著与电影对比篇)
第一次因一首歌而看一部电影。
作为一枚高龄花生,喜欢陈楚生唱的《长安的荔枝》片尾曲《庙堂之外》。一直犹豫是否因歌而观影。前日,闲来无事,拿出去年买的小说《长安的荔枝》想看看这个故事和那句著名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到底有多大关联,结果一看便一发不可收拾。不到一天就读完了整本书。昨日上午买票,傍晚观影。
说实话,看电影的前半部时没什么感觉,尤其是里面加杂一些无关紧要牵强附会的喜剧元素时,觉得很一般。直到李善德试验最后一版运送计划回京城后,辗转于各部之间,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时,才觉得有点儿意思。
作为一名原著党,看完电影,尽管有一些改动,还算基本还原原著。尤其是大鹏演绎的李善德符合我对这个人物的所有想象,理科生、一根筋、重情义、有担当。下面简单对比一下原著与电影在人物和情节上的差异。
人物对比
1. 韩洄(韩十四)
人物上最大的改动是电影里没有韩十四,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他给李善德的建议可谓至关重要。不过,电影里的杜少陵多多少少有一些韩十四的影子,或者说导演把二人合二为一了,张若昀扮演的杜甫也很出彩。
2. 苏谅
在原著里是一位老年胡商,最终与李善德决裂,当时读到那段时特别难过。电影里白客扮演的苏谅身份是富二代,年轻、风趣、讲义气,多次帮助李善德,尽管有商人逐利的意味但二人的友情也很浓厚,尤其是在运冰船无着落时,他突然出现,站在船头大笑时,着实令人泪目。
3. 李善德之妻
原著中提及较少,而电影里杨幂扮演的戏份增加了很多,侧面更突出男主是重情之人。
4. 高力士
尽管原著中只是提了几句,但其分量不言而喻,尤其是因杨国忠和高力士二人对立才使李善德逃过一劫,最终发配到岭南而保住性命。不过,电影中另一个太监鱼朝恩也起到了一定作用,虽然不及右相位高权重,但是对于权力制衡还是有用的。另外常远简直把太监演活啦。
情节对比
*林邑奴之死
原著中非常惨烈,尤其是让男主斩断其筋骨以身饲虎,令人动容。电影中增加的鱼朝恩指使暗杀李善德过程中林因救男主而葬身悬崖之桥段略显俗套。
电影的结尾很巧妙,尽管李善德历尽千辛万苦运得的荔枝,贵妃居然一个也没吃。揣测这样设定的含义是想吃荔枝的未必是贵妃,只是有人借贵妃谋得自己利益而已。 #长安的荔枝
作为一枚高龄花生,喜欢陈楚生唱的《长安的荔枝》片尾曲《庙堂之外》。一直犹豫是否因歌而观影。前日,闲来无事,拿出去年买的小说《长安的荔枝》想看看这个故事和那句著名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到底有多大关联,结果一看便一发不可收拾。不到一天就读完了整本书。昨日上午买票,傍晚观影。
说实话,看电影的前半部时没什么感觉,尤其是里面加杂一些无关紧要牵强附会的喜剧元素时,觉得很一般。直到李善德试验最后一版运送计划回京城后,辗转于各部之间,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时,才觉得有点儿意思。
作为一名原著党,看完电影,尽管有一些改动,还算基本还原原著。尤其是大鹏演绎的李善德符合我对这个人物的所有想象,理科生、一根筋、重情义、有担当。下面简单对比一下原著与电影在人物和情节上的差异。
人物对比
1. 韩洄(韩十四)
人物上最大的改动是电影里没有韩十四,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他给李善德的建议可谓至关重要。不过,电影里的杜少陵多多少少有一些韩十四的影子,或者说导演把二人合二为一了,张若昀扮演的杜甫也很出彩。
2. 苏谅
在原著里是一位老年胡商,最终与李善德决裂,当时读到那段时特别难过。电影里白客扮演的苏谅身份是富二代,年轻、风趣、讲义气,多次帮助李善德,尽管有商人逐利的意味但二人的友情也很浓厚,尤其是在运冰船无着落时,他突然出现,站在船头大笑时,着实令人泪目。
3. 李善德之妻
原著中提及较少,而电影里杨幂扮演的戏份增加了很多,侧面更突出男主是重情之人。
4. 高力士
尽管原著中只是提了几句,但其分量不言而喻,尤其是因杨国忠和高力士二人对立才使李善德逃过一劫,最终发配到岭南而保住性命。不过,电影中另一个太监鱼朝恩也起到了一定作用,虽然不及右相位高权重,但是对于权力制衡还是有用的。另外常远简直把太监演活啦。
情节对比
*林邑奴之死
原著中非常惨烈,尤其是让男主斩断其筋骨以身饲虎,令人动容。电影中增加的鱼朝恩指使暗杀李善德过程中林因救男主而葬身悬崖之桥段略显俗套。
电影的结尾很巧妙,尽管李善德历尽千辛万苦运得的荔枝,贵妃居然一个也没吃。揣测这样设定的含义是想吃荔枝的未必是贵妃,只是有人借贵妃谋得自己利益而已。 #长安的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