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于分享
好东西不私藏

谈谈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创伤性吸引。

谈谈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创伤性吸引。

谈谈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创伤性吸引。

#咨访关系 #创伤性吸引\n \n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创伤性吸引,会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下面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n.\n例子一:\n.\n一个人小时候曾经遭受过被抛弃的创伤,这个人成年以后,为了弭平自己的这个创伤,可能会下意识的走上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在他的潜意识中会觉得,如果自己作为咨询师,去好好的爱那些,也和自己一样的被抛弃的人,并且疗愈了他们,那么也就相当于疗愈了曾经的自己。\n.\n这个咨询师在面对同样有被抛弃的创伤的来访者的时候,由于俩人有共同的经历,所以咨询师能很容易的共情到来访者,并且会投入很大的热忱去工作,俩人能迅速的建立起比较深的咨访关系。\n.\n由于这个咨询师本身的创伤是没有得到疗愈的,他把自己的意愿强烈的投射到来访者身上,在强烈的反移情的作用下,会让咨询师无法保持与来访者的边界。这样难以真正疗愈来访者,而且会诱导来访者逐渐的吞噬咨询师。\n.\n来访者吞噬咨询师到一定程度,一定会让咨询师感觉到耗竭,逐渐的力不从心,但来访者依然不满意,甚至生起了要抛弃这个咨询师的想法。\n.\n此时此刻,来访者悄然的重复了当初对自己施虐的人的角色,去面对咨询师,就是咨询师无论怎样做都是不对的(因为咨询师无法做到完美),然后抛弃他。\n.\n例子二:\n.\n咨询师小时候遭遇虐待,但认同了施虐者的身份,发展出漠视自己与他人的情感,追求用理性和实力去解决问题的“现实主义”防御系统。\n.\n这样的人成为咨询师之后,会把自己装扮成大师的身份,在硬件上各种造假,在软件上自恋的坚信自己就是高明的指导者。\n.\n这样的咨询师在面对来访者时,强力的推行自己的“现实主义”的理念,认为人只要精通了人际交往的技术,掌握了“底层认知”,就一定能在生活中无往而不利。\n.\n他们的特点是,竖立自己的绝对的权威,严禁来访者的质疑,遇到咨访冲突时,通过单方面的精神分析和堆砌心理学术语,把问题归罪与来访者,甚至进行打击。这些咨询师把来访者分成三六九等,崇拜自己的,付费多的,就特殊照顾和喜欢;质疑自己的,付费少的,就当作垃圾一样无情的扫除。\n.\n这样的咨询师,恰好符合和有些来访者的童年施虐者很类似,所以来访者也很容易产生移情,造成了来访者痛苦不堪,但又离不开的局面。\n.\n以上两种咨询师,在本质上都是自己的童年创伤没有得到疗愈,把来访者当作血包来满足自己创伤的黑洞的需要,只不过是他们各种发展出的防御方式不同罢了。\n.
本站文章均为手工撰写未经允许谢绝转载:夜雨聆风 » 谈谈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创伤性吸引。
×
订阅图标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