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APP?在监听监视着你
总感觉手机知道自己喜欢吃什么!买什么!在想什么!下一秒总能刷到!明明什么都没有做,手机却知道自己的生日!自己生肖!仿佛在监视着自己的一切…\n \n央视和其他权威媒体曾多次曝光过一些涉嫌泄露用户隐私的违规APP,这些APP可能通过过度收集个人信息、隐蔽上传数据或与第三方共享用户数据等方式侵害隐私。以下是部分被央视或相关部门点名曝光的APP及相关事件(具体案例需以最新报道为准):\n部分被曝光的违规APP\n1. 天气预报类APP\n- 某些天气应用被曝要求获取用户通讯录、位置、相机等无关权限,并将数据用于商业营销或非法交易。\n \n2. 手机清理/加速类APP\n- 例如“手机清理大师”等应用,后台频繁收集用户设备信息,推送定向广告,甚至监听用户通话。\n \n3. 借贷类APP\n- 多家网贷平台(如“XX现金贷”类APP)被揭露窃取用户通讯录、短信等隐私,用于暴力催收。\n \n4. 人脸识别类APP\n- 部分应用滥用人脸数据,如“ZAO”换脸APP因用户协议中强制获取肖像权被质疑存在隐私风险。\n \n5. 山寨健康扫码类APP\n- 疫情期间,某些仿冒“健康码”的APP可能窃取用户身份信息。\n \n6. 短视频/社交平台\n- 个别平台因未严格落实个人信息保护措施,导致用户聊天记录、位置信息泄露。\n \n—\n \n权威来源与建议\n- 央视报道:央视“3·15晚会”等节目曾多次曝光违规APP,可通过央视官网或《焦点访谈》等栏目查询历史报道。\n- 工信部通报:工信部定期发布《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通报》,列出违规应用名单(如未明示隐私政策、强制索权等)。\n- 网信办整治行动:国家网信办针对“人脸识别违规”“大数据杀熟”等开展专项治理。\n \n—\n \n### 用户自我保护措施\n1. 下载渠道:通过官方应用商店下载,避免第三方平台。\n2. 权限管理:关闭非必要权限(如通讯录、相册、麦克风等)。\n3. 查看隐私政策:了解APP如何收集和使用数据。\n4. 定期检查:使用手机系统自带的“隐私保护”功能监控应用行为。\n \n—\n \n如需最新名单,建议查询:\n- 央视新闻官网([www.cctv.com](http://www.cctv.com))\n- 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www.miit.gov.cn](https://www.miit.gov.cn))\n- 国家网信办([www.cac.gov.cn](http://www.cac.gov.cn))\n \n隐私保护是持续性的问题,部分APP可能整改后重新上架,请以监管部门最新通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