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于分享
好东西不私藏

这款AI疗愈神器凭什么狂揽340万融资?

本文最后更新于2025-06-28,某些文章具有时效性,若有错误或已失效,请在下方留言或联系老夜

这款AI疗愈神器凭什么狂揽340万融资?

这款AI疗愈神器凭什么狂揽340万融资?

宝子们!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用过Manifest?这个上线不到半年就拿下340万美元融资的AI疗愈App,简直是心理健康赛道的「现象级黑马」!今天就来扒一扒它到底做对了什么?\n1、精准狙击Z世代痛点\n- 拒绝说教,用游戏化破圈\n传统心理咨询总给人「严肃治疗」的压迫感,但Manifest直接把疗愈变成「闯关游戏」!用户通过捏爆虚拟气泡释放压力、完成「情绪拼图」解锁成就徽章,甚至能把肯定语转化为带白噪音的3D冥想场景。这种轻松互动彻底打破了年轻人对心理健康服务的抵触心理。\n- 直击职场焦虑,填补企业空白\n数据显示,22-35岁职场人贡献了57%的心理咨询量,而仅19%的企业提供相关服务。Manifest的「每日励志挑战」和「认知重塑」关卡,恰好满足了Z世代在职场高压下的自我调节需求。\n2、技术+设计双重颠覆\n- AI情感引擎,比闺蜜更懂你\n内置的自然语言处理和情感计算技术,能识别用户语音语调中的焦虑或低落,实时调整对话策略。比如用户倾诉失眠时,系统会优先推送呼吸训练游戏;这种「千人千面」的交互,让用户感受到被真正倾听。\n- 视觉美学与交互的完美融合\n界面以柔和渐变色圆球为核心,搭配「你在想什么」「你在担心什么」的引导式提问,瞬间拉近心理距离。用户按住按钮倾诉时,屏幕会同步生成动态反馈,模拟真人倾听的沉浸感。\n3、创始人的「反套路」哲学\n创始人Amy Wu本科时就发现,年轻人更愿意通过游戏而非心理咨询疏解压力。于是她放弃传统CBT疗法,将冥想、压力释放转化为「打怪升级」,让用户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心理调节。这种「去治疗化」的设计,正是Manifest区别于Woebot等竞品的关键。\n- 数据驱动的产品迭代\n团队通过用户生成的1870万次目标表现数据,不断优化游戏关卡难度和AI对话逻辑。\n4、用户真实反馈炸锅\n「每天捏爆100个气泡,压力全没了!」\n「AI生成的冥想雨声太治愈,现在睡前必听」\n——App Store上近万条五星好评,证明Manifest已成为Z世代的「电子心理医生」。\n对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启发:\n1. 把痛点变成机会:Z世代讨厌严肃心理治疗?那就做成解压游戏!你的身边藏着哪些「没人解决的麻烦」?\n2. 用熟悉的方式破局:年轻人爱刷手机打游戏?那就把疗愈藏进「捏气泡」「解锁成就」里!想说服谁,就用TA的语言对话。\n普通人的机会就在:用最小成本,把「刚需」包装成「爽需」——你学会了吗?\n#AI疗愈 #创业思维 #个人成长 #Z世代 #商业洞察
本站文章均为手工撰写未经允许谢绝转载:夜雨聆风 » 这款AI疗愈神器凭什么狂揽340万融资?
×
订阅图标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