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托邦 の 电影推荐 vol.6(下)
电影名:雏菊\n导演: 维拉·希蒂洛娃\n片长:74分钟\n上映时间:1966年12月30日\n \n《雏菊》是一部特别的电影。作为捷克新浪潮电影运动的代表作,她美丽炫目,但又遭受封禁。\n \n电影《雏菊》描述了两位少女堕落的生活,两位名为玛丽的少女以破坏和浪费为乐:她们玩弄男性,浪费食物且贪食,撕碎钞票且偷窃。但这只是表象,电影开篇借这两位女孩之口宣判了世界的堕落,既然堕落已然成为既定事实,一切行动似乎也就成了徒劳。\n \n与其说堕落,不如说她们是无所事事。无所事事是孩童的常态,也是她们的觉醒,电影中的两位少女表现出如孩童般淘气直率的状态。无所事事的原因通常是拒绝社会化抑或是被社会拒绝。如加缪笔下的默尔索,一切于我无关。残酷的社会使一部分人对所谓进步、生产和消费等抽象概念厌烦,与其同流合污不如大门一闭,拒绝交互;又或者变化太多,世界发生了什么?普通人无暇适应,只能得过且过。当真正的生活太遥远,那便去娱乐,以麻痹空洞的心灵,这是存在主义。\n \n存在主义是二十世纪始人们关注的状态,也是电影作为艺术形式无法摆脱的主题。似乎工业革命以来,普通人愈发关注各种意义:生产成为重要社会主题,劳动的价值被强调,而当人们短暂脱离相对缺乏自由的劳动状态时,劳动的价值是什么成为了问题;同时,人还有种执念,那便是追求永恒,为此人试图建立秩序,然而人为的秩序有时并不稳固。这两个问题多数时候无答案,于是荒诞就产生。\n \n捷克新浪潮是一次精彩但短暂的电影运动,其发生于50年代斯大林主义结束后至布拉格之春前的几年时间:届时其刚短暂告别苏联模式的高压集权政策,但新模式并未使广大工人阶级过得更好:相反,引入市场经济和自由主义后的捷克斯洛伐克工业增长出现明显下降,同时民族问题暴露和贫富差距拉大。电影《雏菊》中的女主角以“堕落”试图对抗社会规训,这样亦是徒劳,正如电影名“雏菊”——面对环境,个体虽纯洁但脆弱。\n \n在电影尾声,两位女孩误入了一件精美的宴会厅,晚宴尚未开始,而食物已然放置。两位女孩如入极乐幻境,她们开心的狂吃痛饮,扯下窗帘布作为新衣,在水晶灯上荡秋千。但旋即她们受到惩罚,懊悔感使得她们试图在客人到来之前将一切恢复:她们身上包裹着象征意识形态的报纸,试图将摔碎的餐具复原,当然这一切是徒劳。但她们得到了短暂的满足,她们安静的躺在水晶灯下,幻想着真正的生活终将来临,水晶灯倏然落下,像是一颗恐怖的原子弹,电影结束。#电影 #经典电影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