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用 AI 手搓了一个 iOS App!!
🧩 产品灵感来自一次“交身份证”的经历
今年春节回家,家里打算用国家补贴购置一台洗碗机,在小米之家门店办理时,销售员让我发送身份证照片。因为手机相册里正好有这类证件照,我便随手发了过去。但发完后我突然警觉:“这张证件照没有加水印,会不会被滥用?”
这个小小的担忧,便成了我开发 SafeTEST 的起点。我将这个想法记录在 flomo 中,并在最近借助 AI 编程工具 Cursor 和 Trae,把它实现为一款真正的 App,并提交到 App Store 审核。
🛠️ Safetest 是如何诞生的?
Safe test 是我手工上架的第二款产品,第一个是 Chrome 插件「flomo Quick Capture」
这一次我选择做 iOS App,而不是小程序,原因很简单:
1. 我自己真的有这个需求,这不是为了“流量”而造工具;
2. 对产品从无到有的完整流程充满兴趣;
3. 想要挑战一下 App Store 的上线流程。
虽然过程中踩了不少坑,但一步一步全靠自己,也是一种成长。
✅ 使用 AI 开发的优势和挑战:
我主要使用 Cursor + Trae,分别承担复杂逻辑和简单修改:
1. Cursor 能生成复杂页面结构和逻辑代码;
2. Trae 则适合做一些小改动,如更换颜色、添加图标等;
3. 不过,当 Cursor 掉线时,Trae 的开发效率明显不足,甚至出现项目无法完整恢复的情况;
所以,一个好的工具和团队的工程能力同样重要,模型≠一切。
🔧 开发流程简要回顾
1. 初期构想记录于 flomo,明确最小可行产品(MVP)功能;
2. 借助 AI 拆解任务、生成 UI 和页面代码;
3. 中途经历了工具切换、Bug 循环、账号注册等坎坷;
4. 最终完成开发、打包、构建并上传 App Store;
首次实现全流程上线 iOS 应用的成就感,无法言喻!
🎯 最后,我的几点感悟
1. AI 编程是效率工具,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魔法棒;
2. 选择合适的模型 + 适配好工程能力,才是正确的开发心法;
3. 工具只是手段,产品要解决的是真实的用户问题;
4. 每一个“被需要”的 App,背后都是深切的个人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