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课教学设计9 动机
心理课教学设计思路:学习动机\n(碎碎念,感觉欠了好多教学设计,大家请耐心等待)\n导入:半分钟鼓掌。\n主题活动一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n主题活动二 掌握调节动机的方法\n结尾\n一、导入:半分钟鼓掌\n大家上了快一天课,辛苦了,给自己鼓个掌吧。给大家半分钟的时间,请大家记录鼓掌次数。\n现在,再来一次,这一次,有奖励,鼓掌第一名可以得到一个钥匙扣,请大家再次记录自己的鼓掌次数。\n第一名获奖后,问学生两次鼓掌次数有什么不一样。第二次要高很多。是什么原因导致第二次高很多,有的同学第二次居然比第一次的两倍还要高。因为第二次有奖励。笑,因为第二次的奖励给了大家动力,大家想要获得奖励的心理就是动机。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认识动机,学会调整我们的动机。\n二、主题活动一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n让学生思考支持自己学习的动力是什么?可以这样说,动机是我们行为的直接原因,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促进你学习的动机有哪些呢?请写尽可能多的来源。然后说我看大家都写的差不多了,现在我们根据动机开源是内在(自己内部的,对活动本身产生的学习兴趣)和外在(外在奖励)将自己所写的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来听一个故事。\n一位老人有午休的习惯,但是每当他正要入睡的时候,就会听到附近小孩子踢垃圾桶的声音,这让他非常困扰。警告,驱赶了很多次,每次小孩子都笑嘻嘻的跑开,但是另一天还是会来。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中午他等小孩子踢完垃圾桶之后,给了他们每个人五块钱,说他们踢垃圾桶的声音太悦耳了,希望他们明天还来踢。前几天他在小孩子踢完垃圾桶之后都按时支付五块钱。几天之后,小孩子踢完垃圾桶之后,老人慢悠悠的出现,故作为难的说,现在经济出现了一点问题,只能支付每个人2块钱。小孩子没办法,只好拿着钱走人。后一天,小孩子踢完垃圾桶之后,老人非常为难的说,“抱歉各位,我已经无力支付大家费用了,这是最后一笔钱,每人一块钱,从明天开始我就不能再给大家钱了,。”这些小孩子非常不乐意的离开了。之后那些小孩子再也不来踢垃圾桶了。老人终于终于可以舒服的睡午觉了。\n同学们,为什么一开始小孩子没有奖励的时候踢垃圾桶,但是后来没有奖励的时候就不愿意踢垃圾桶了?大家可以从内外动机的角度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