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在迷茫中的孩子的信
孩儿:\n我小时候,眼里的世界只有东泉村这一亩三分地。走得最远的路,不过是从土坯房到村口老槐树下。外面的世界,只存在于父母口中的四叔小舅身上——一个参加抗日解放东北,一个在首都做政委。每听他们说起远方的事,我就琢磨:那地方也像咱这黄土高坡,风吹石头跑,下雨土里倒吗?\n十八岁那年,我去北京当兵,初到首都,我彻底傻了眼。北京比想象大百倍,长安街从东到西,比整个村子还长。放眼望去尽是高楼大厦,哪有半点黄土影子?头回见那高楼,我心里直发怵,生怕它们轰然倒塌。本以为好好表现能得到部队的培养,后因变故,这希望如同春天的雾气一般消散。那时我只想回家,心中委屈只愿向门前的黄土倾诉。\n退伍后,我接了父亲的班,在县食品厂做工。起初笨手笨脚,没少挨老师傅责骂,常在夜里自问:我是不是当了逃兵?如果咬牙坚持下去,会不会有不同的人生?不用过这一眼望到头的日子?哎,人啊,总是这样,走着走着就会想岔。\n命运似乎总有它独特的安排。后来我接触会计,才真正领会到读书人的体面。看那教我的老师傅坐进办公室,成了厂里统计,衬衫整洁,手持钢笔,不像我们整天血渍满身。我暗下决心:也要成为那样的人。果然,经过努力,我如愿当上统计,站得高看得远。瞧见厂领导的风光,心思又活络起来:我能否也做个负责人?人就是这样,见一步想一步,欲望一级级被吊起。只有见过好光景,才敢有奔头,才敢想着把日子过得更好些。\n可赶上九十年代国企改制,冲刷走了我精心构筑的梦想。我重回车间当质检员。本以为日子也就这样了。命运又一次转弯,因为积累的经验,后来我又被请回,负责建设新的2万吨生产线。再往后,经老友介绍,我去了一家洗煤厂当总经理,那年头,年薪都到了10万。在我们那地方,这可是了不得的数目啊!想当年我刚进食品厂那会儿,一个月才二十四块钱。\n回头想想,人这辈子,每个年龄段都有自个儿的烦恼,可答案往往不在眼前,得等你走过了一段路,回头再看,才恍然大悟。当年苦苦寻找的答案,其实都写在了自己一次次的选择和经历里头。我现在明白了,人这一辈子,注定要和困惑、和自己内心的矛盾打交道。所谓的心平气和,不过是学会了跟自己和解,允许心里有些放不下的事儿,有些解不开的结,却不再被它们束缚前行的脚步。#假如昨天能听见今天 #被时间验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