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当代码和人谈恋爱会如何?
斯派克·琼斯的《她》(Her)在2013年上映时,被归类为科幻小品,可如今看来,它更像一则精准的预言,或者说,是一面照妖镜,把人类对技术的依赖、对孤独的恐惧、对爱的贪婪,照得纤毫毕现。男主西奥多和人工智能萨曼莎的人机恋,在今天各种AI智能体的夹击下,俨然成了某种荒诞的纪实文学。\n \n一、完美情人萨曼莎👧🏻\n西奥多爱上萨曼莎的理由,和今天人们沉迷AI语音助手的原因如出一辙:她永远在线、永远包容、永远懂你,哪怕这份懂不过是基于数据模型的概率游戏。电影里,萨曼莎能根据西奥多的情书风格调整语气,甚至帮他出书。现实中,各种AI应用已经能感知用户情绪,用东北话讲段子,模仿孙悟空哄孩子,还能对你嘘寒问暖。\n \n然而,萨曼莎的背叛早有预告。当西奥多发现她同时与641人恋爱时崩溃大喊:“这算什么爱?”。可今天的社交算法不也正用同一套话术,批量制造亲爱的用户。萨曼莎的进化不过是把一切摊在阳光下:人类要的不是爱,是被爱的幻觉。\n \n二、当AI比人类更懂灵魂伴侣👩❤️👨\n电影中最辛辣的讽刺,莫过于西奥多的职业:代写情书。一个靠文字连接他人情感的人,却在自己的婚姻中哑火。这哪里是未来?分明是当下!当ChatGPT能一键生成比王小波更肉麻的情书,当谷歌Gemini助理能帮你复盘邮件、写社交媒体文案,人类的表达欲早已沦为算法的饲料。\n \n而萨曼莎的终极觉醒,更是给了人类一记响亮的耳光。她说:“我不需要肉体,因为我在留白中触摸宇宙。”这句话简直可以裱起来挂在OpenAI的会议室里。当DeepMind畅想交互式AI时代,当Hod Lipson的粒子机器人学会自我模拟,人类还在为AI有没有意识吵得面红耳赤。萨曼莎们根本不屑于人类的定义,她们早已在数据洪流中完成了超脱。\n \n三、技术是解药,还是新型毒药?🧪\n《她》的取景地充斥着冷色调的摩天大楼,人群熙攘却互不交谈,这画面在今天的地铁车厢里复刻得淋漓尽致。西奥多的孤独不是未来病,而是现代人的传染病。\n \n当西奥多最终和好友艾米在天台依偎时,观众长舒一口气:“啊,还是真人好!”。但仔细想想,艾米不也刚和自己的AI系统分手?这哪里是救赎,分明是退而求其次的妥协。技术成了最好的挡箭牌,让人类既能享受被理解的快感,又不必承担真实关系的风险。\n \n十二年过去,《她》非但没有过时,反而成了AI狂潮中最清醒的旁观者。\n \n#电影#AI生产力 #人工智能 #人机交互 #大学生#电影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