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野派》虽然时长有3小时,但我真的很享受!
一开始看到《粗野派》有三小时的时长真的有点让我望而却步,看完第一章节,我错了,因为它沉静的画面,温柔而克制的钢琴配乐,美妙的光影,都让我沉醉其中。导演Brady Corbet所展现出的灵气体现在他对于长空镜,以及视听融合得恰到好处,有一瞬间我认为它甚至可以与《花月杀手》(青涩版)相媲美。\n \n昆汀曾说:“你不需要知道怎么去拍一部电影,只要你真的热爱电影,并且有足够多的热情和全心全意,你不由自主地就会拍出一部好电影。”Corbet在《粗野派》中展露的才华和野心正印证了这句话。其实奥斯卡最佳影片颁给《阿诺拉》我是不服的,太老套了,无论是剧情还是镜头,它没办法让观众感受到意大利克拉拉大理石采石场,白色花纹的巨型石块间高山浓雾一般的冷,也没有让观众看见上世纪50年代penn state保守到在当地营造出一种“桃花源”般的生活,更不会有Adrien Brody颤抖的眉眼所流露出的不甘。\n \nAdrien拿下最佳男主角是意料之中的事,毕竟同一批提名者中也不会有比他更懂得如何演戏的人了,但对于他自己来说呢?不见得会有更大的突破。在这部电影中他扮演逃往美国的犹太裔建筑师拉斯洛,他逃离家乡是无奈之举,可在这片新兴向荣的土地,却依旧忍受着打压和不被接纳。身份认同是个大家都喜欢,并且放到现在来说有点“正确”的话题,然而主角犹太裔的身份背景却又给这个讨论在当下的国际形势中加了一点反讽的意味。拉斯洛所寻求的归属感在异乡漂泊中逐渐被放大,在整部电影中,他甚至没有睡过一张安稳舒适的床,清醒与颓然拉扯着他的灵魂,只有建筑绘图能让他找回那份安定的心。\n \n三小时的《粗野派》绝对是令人享受的存在,在如雨声淅淅沥沥的钢琴旋律中感受Corbet编织进画面的情绪,如梦似幻,回味无穷。\n \n#拯救剧荒 #影评 #一起看电影 #审美积累 #adrienbrody #电影推荐 #奥斯卡